花呗风控了怎么自己套?提现秒到账的方法河南水情调查
个人成长是否已经成为另一种社会化的焦虑?很多人分享着自己的成长经验,并且在试图告诉他人“如果你不成长,你就输了,你就会掉队。”
我自己也是持续追求个人成长的,但我并不赞成把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还在传播着焦虑感的做法。
当我阅读《呼吸·后退一步》中出现的每一篇文章时,我都有着强烈的认知共鸣,并且我也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自己的经验、磁场等等,也有着和其他人都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同一件事,大家看问题的角度、所产生的想法及感受必然是不同的。
可是由于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些言论被许多人下意识(无意识)地进行着传播,导致许多分享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传递着怎样的能量给这个社会。
很多人在分享着持续自我成长的论调,这种成长会让你持续更新自己的圈子、持续甩掉“跟不上你步伐”的人等等,可在这过程中,我也看到了不少效仿者完全处在焦灼和压抑的状态中,一方面被“快速成长”绑架、一方面在他们自己的内心也存在极大的矛盾。
他们虽然很想成为某些成长倡导者的样子,但是那种做法,他们又真的学不来,也做不到,于是最终他们令自己的生活处处都充满了焦虑。
你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吗?你喜欢哪部分?你认为哪些特质能够使你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关系与家庭关系中?
发自内心地去询问自己,把这些真实的答案记录下来,这些令你引以为傲的优秀特质,很可能在未来会发挥巨大的潜能,所以你需要进行深度地自我了解。
目前看来,你的习惯中有哪些是会持续给你带来愉悦感的?拿我自己举例吧,比如运动、早起、喝养生茶、泡脚、和重要的人保持有效沟通、看自己喜欢的书、偶尔会布施钱财或捐赠物品、写日志等。
人们之所以很难“放过”自己,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拿着过度严苛的标准去度量自己的行为,于是就会对自己产生各种各样的不满,可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果你的优势没有获得自己的关注,那么它很可能会被你打压得不再能发挥作用。
如果你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又总是忽视自己的优势,那么你可能已经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了。
我们只有了解及善用自己的优势,才能在能力上得到最稳妥地提升。所以自我探索、自我了解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对自己正向、积极的能量有所了解之后,我们还要意识到另外一个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允许”。
允许自己有缺点,有负面情绪,允许自己偶尔会压抑,会力不从心,面对困境可能会手足无措,允许自己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适度地释放一下自己等等。
太多的人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的人际关系很糟糕、不允许自己身体出现状况,实际上这些现象都表明人们不接纳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不好的事情。
然而,我们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当中,我们就需要允许自己、允许他人处于常态中,而不是每个人都持续像神一样拥有超常发挥的能力和改变世界的能量。
“允许”自己和他人是普通人,这项能力是太多太多的人正在失去的能力。
如今许多人都在为自己树立完美人设,这种虚假形象一旦得到外界的认可,他们就不再能接受自己完完全全真实的样子了。
其实我在看简单心理的CEO简里里、以及武志红老师的一些文章时,都会从中发现真正能够接纳及疗愈自己的人,都是能够对外界坦白自己真实经历的,就是单纯当作一种分享,并且这样真实的分享会引发我们对自己真实内在的探索。
不过,持续树立虚假形象的人,他们要么靠讲自己的故事来博取关注、而不仅仅是分享那么纯粹,要么就是在他人面前从不讲自己的经历。
这样的分享,总会透着一些虚假的成分。我曾经在一些自律类的书中看到作者明确告诉大家,他虽然自己一直都在引导大家自律,但是他并不建议读者为了成为自律的人,而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做的事,比如早起,他自己也是只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会早起,而不是每一天都早起。
但是现在有多少人拿着自己拍好的自律视频、配上超快的语速来博关注,并且试图告诉大家“你要是现在不关注我,一会可能就走丢了”。
我身边很多朋友最开始都会被这样的视频所吸引,但后来当他们发现每天看到的内容都差不多时,他们也开始陆续取关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其他人发布的内容会让你产生焦虑、甚至无法专注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了,那么你可以果断退出这场别人为你制造的“成长”焦虑游戏。
一切思维和行为的出发点,都要考虑到最本质的因素,那就是“内在的自我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