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店可以刷京东白条(京东白条实体店付款方法)
一年北京和泰安之间通高铁,心血来潮一个人去夜爬泰山。
因为体力所限,开始时走半个小时才歇一歇,到了后半程,几乎登30级台阶就要停下来。
一个人爬山孤独吗?
看着三两成群的年轻人、扶老携幼的一家人从身边走过,忽然很庆幸没有和同伴一起。
一个人,不但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还省去了路上说话的力气,以当时的体力,怕是说上两句话就气喘吁吁了。
一个人的时候,是孤独还是自由,并不是看有没有人陪,而是全凭内心的感受。
网上曾流行一个“孤独等级表”,孤独的层级由浅入深分别是: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在餐厅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医院看病……
有人说:这些场景我都经历过,但感觉并不孤独,反而很自在。
真正的孤独是:
夜晚一个人坐公交,看路边不停变换的灯光、树木和行人;
听到一句熟悉的歌词,想起某个曾经说要守护你,现在却不在你身边的人;
夜晚一个人面对黑暗和空洞;
一群人的聚会上,其他人谈笑风生,你尴尬得躲在角落里抠手机……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苍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
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而阿德勒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言以蔽之:孤独,就是不得不一个人应付人生。
寻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赖、停不住的寂寞、摆不脱的焦虑、定不了的未来……
所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孤独感。
如果你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很自由,那你并不是孤独。
但是你是被迫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因为你找不到一个你可以信任的人和你合作,那么这就是孤独。
有人说,我喜欢独处,但又害怕孤独。
独处的时候,一个人安静地呆着,不用理会任何人、任何事,可是有时候免不了孤独袭来,没有陪伴,没有分享,没有朋友,也没有欢笑,好像所有人都抛弃了自己,整个世界有没有自己的存在都没有关系……
人们常常把独处和孤独混淆在一起,其实,独处是一种客观状态,孤独是一种心理感受。
大多数时候,独处是主动的,而孤独是被动的。
当你主动而自愿地独处时,读书、发呆、思考、看风景,都可以让你平静、恢复活力,你也很享受一个人静静待着的过程。
但当你被迫独处时,比如无法融入集体、被排挤、被孤立,这种独处就让人感到孤立无援。
所以说,真正孤独的人,不是外在的形单影只,而是害怕社交,封闭内心,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阿德勒说,“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是人类中的一份子,我们无法脱离人群、社会独自生存,这构成了我们的“社会感”。
社会感是个体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是人们想要与其他人建立关系,一同合作的欲望。
阿德勒认为,人天生就有社会感,因为人类既没有狮子和猩猩那么强壮的身体,也没有其它动物足够的防御能力。
这个特性就决定了人类必须通过社会合作,来抵御残酷的外部环境,以群体的力量来弥补自身力量的缺陷。
所以,社会感充足的人,会懂得去关注别人,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在遇到困难时,总能用不损害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反之,缺乏社会感的人,无法融入社会与其他人建立合作关系,他们总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从来不去关注别人,这样的人会感到孤独,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说,我不喜欢和人说话,可我又害怕孤独怎么办?
答案是:你需要和别人产生联结。
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就讲述了两个肤色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相互治愈的故事。
谢利是著名的钢琴家,但黑人的出身,让他即便在舞台上备受追捧,也依然要面对社会大众的歧视。
托尼则刚好相反,他在夜总会做保镖,身无长物,但因为是白人,所以从不知道被孤立、被歧视是什么感觉。
谢利要到“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南部巡演,需要有人做司机并保护自己的安全,找到了托尼,从此两个人的生命有了交集。
一开始,彼此都互相瞧不上,谢利讨厌托尼粗俗的生活习惯,托尼讨厌谢利自以为是上等人的矫揉造作。
慢慢的,托尼发现,谢利有天赋、有名气、有财富,却是个孤独的可怜人。
到外地演出,只能住廉价的黑人旅店;琴技受到白人的追捧,却不可以用白人的卫生间;在酒店里演奏,却不能在酒店里用餐,只能到附近的黑人餐厅吃饭……
对于白人而言,谢利只是彰显自己品位的工具,人们邀请他、追捧他,却不会让他融入白人的社会;
对于黑人而言,谢利又太过富有,无法理解底层黑人的生活。
他异常孤独,每天只能靠喝一整瓶威士忌来安慰自己。
孤独有解药吗?
看起来大大咧咧、粗鄙不堪的托尼说:“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
巡演结束后,两个人回到家,刚好是平安夜。
托尼一家人聚在一起,虽然贫穷,却很热闹,而谢利又回到了孤独的城堡。
他鼓起勇气,拿上一瓶酒,来到托尼家,他不知道这个白人家庭会不会接纳自己。
但不管怎么说,他走出了第一步。
人和人之间需要联结,一旦我们失去和人的联结,感觉自己不再被他人所需要,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如果与他人之间的联结被切断,我们就会产生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说:
“很多人都误解了人格独立的含义,以为独来独往就是独立,以为隐居山野就是独立,以为自我封闭就是独立。
其实真正人格独立的人,是内心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即便你孤身一人,独来独往,也一样能挑战世事艰难,活出自己的价值,精彩而自在。”
《走出孤独》是阿德勒晚期的著作,他从孤独的心理根源谈起,抽丝剥茧,把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逐步展现,使人学会平衡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弥补内心信任感、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缺失,走出孤独感,中文版由胡慎之编译。
所谓走出孤独,不是让你硬逼着自己去进行无意义的社交,而是要学会择良友、择良师,从人格独立的人那里获取内心成长的营养。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